「斜槓青年」如同字面所述,就是擁有多重職業的新一代年輕族群,他們收入來源並非單一,且通常其中之一的收入來源為興趣所發展而來。然而,本書並未花很大的篇幅討論所謂的「鞋槓青年」,作者本身也是所謂的斜槓青年之一,而她主要在書中闡述的,不是教你如何成為斜槓青年,更多的,是分享她的人生經驗和處世哲學,在基於這些體悟的原則下,如何自我成長、培養自己的實力,進而在未來成為一位斜槓青年。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所有的生命都將在某個時間點結束,只是早晚的問題,而生命如此無常,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預知明天和意外何者先至,與其犧牲現在不可測的未來做準備,還不如用心地把每一天過好。人一輩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當死亡來臨時,你突然發現自己從未用想要的方式活過」。所以,此書的核心都圍繞著「如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個主題做進一步的討論。
作者在書中更是近一步比較過去和現在人們對於「工作」期望的不同,她認為:「過去,大多數人對工作的期望是進一家大企業,以此得到穩定的收入和不錯的福利。而未來50年內,
自由工作者將會越來越多,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越來越少」。此現象其實已經可以觀察得到,現在我們從各種管道中都會看到所謂的「網紅」或「Youtuber」、「部落客」,也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藝術家靠著社交媒體或自己經營自媒體的方式來接觸客戶,賺取報酬。因此,此書教導與鼓勵讀者,如何從「工薪者思維」升級成「創業者思維」。
自由工作者將會越來越多,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越來越少」。此現象其實已經可以觀察得到,現在我們從各種管道中都會看到所謂的「網紅」或「Youtuber」、「部落客」,也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藝術家靠著社交媒體或自己經營自媒體的方式來接觸客戶,賺取報酬。因此,此書教導與鼓勵讀者,如何從「工薪者思維」升級成「創業者思維」。
而後,作者進一步論述生命的意義、選擇的自由等概念,首先要求讀者釐清自己的內心聲音,不要被社會期待或他人認同等外在因素所干擾,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最後,作者不免俗地提出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鼓勵大家訓練意志力、分割大目標、每天完成短期目標,進而達到自己想要完成的長遠規劃。書的最後一章,作者一一解釋自己行為背後的理念,和讀者分享她過去訂下每個目標的原因和完成目標的執行方式,並期許大家都可以過上自己滿意的生活。
老實說,對於這本書,我其實有點失望。並不是說書寫得不好,作者在裡面引用的大量資料,和她經過深思熟慮後寫下的文字,都有值得學習與借鏡的地方,我自己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做了不少筆記。然而,可能是由於此書網路聲量過大的原因,我以為會有什麼過去沒有的新奇觀念或是突破性思想,但作者只是結合自身經驗和自己所推崇的觀念,站在她的立場上分享故事與舉例驗證她所推崇的思想(包含經濟學、社會學或心理學)。
從書中援用的大量資料和著作來看,看得出來作者閱讀範圍廣泛,是個博學且擁有自己堅定核心價值的人。可能我自己也算是個堅定且堅信自己核心價值的人吧?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此書對我的成長幫助不大。在我看來,所謂的「斜槓青年」並不是現在才有,而是一直存在。多重職業的方面,過去就有,只是過去更多的是有一個主要職業,而副職業大部分是在主職業有閒暇之餘的條件下才會產生。現在社會不執著於個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主職業,或是有一個穩定的朝九晚五工作,由於網路蓬勃發展,人人皆可由網路接觸到目標客戶,所以以「個人」為基礎出發的職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些人並非由單一來源獲取收入,基於網路和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動,他們會多角經營,進而形成比較接近大家所想的「斜槓青年」。
最後,我覺得,這本書適合在人生迷茫的階段、找不到方向或對於生活感到迷惑的人閱讀,也適合內心蠢蠢欲動,想成為斜槓青年的人仔細研讀,理解所謂的「斜槓」是在基於怎麼樣的條件與背景下運作、在什麼樣的情形下,有機會發展為多職人生。而生活穩定、內心平靜、擁有自己明確目且已經具有大量閱讀習慣並依著自己的人生步調穩定成長的人,這本書就並非必須了。在書中作者也表明,她認為不管生活方式或目標如何,不管是奢侈生活或無欲簡單、追逐名利或追求內在平衡、積極向前衝刺或穩定的工作生活;只你的內心沒有感到焦慮不滿足,那就是最適合你的人生和狀態,並不需要因為外在的聲音而改變自己!感想寫到這裡,期許自己和讀者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穩定前行,心靈富足充實而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會先再顯示,請耐心等候